English

七嘴八舌说晚会

1999-03-04 来源:文摘报  我有话说
以情取胜

在“情”字上大做文章,以“情”作为晚会主线,串起一连串各种不同类型的节目,让全国亿万观众在欢歌笑语中既得到了美的享受,也受到了一次真情的熏陶,这是本次晚会的最成功之处。

牛群、冯巩的相声《瞧这俩爹》,讲的是望子成龙的父子情;严顺开、凯丽的小品《爱父如爱子》,讲的是磕磕碰碰的父女情;赵本山、宋丹丹的小品《昨天·今天·明天》,讲的是相濡以沫的夫妻情;歌曲《为了谁》讲的是军民鱼水情;歌曲《风啊,请你告诉我》,讲的是华夏同胞情;最令人感动的是小品《真情30秒》,许多观众都感动得热泪盈眶,当激动的泪水还没有抹去,紧接着,众多明星联袂推出的歌舞表演《常回家看看》,又把一个“情”字推向高潮。晚会运用不同的艺术形式,从不同的角度、方位,艺术地阐释了人间最可贵的亲情、爱情、友情、同胞之情,整台晚会激情盎然,真情荡漾,令观众不能不为之动情。

(《质量时报》99.2.24陈鲁民文)

导演思路明显狭窄

今年春节晚会的导演思路明显狭窄,没有设计出出人意料的节目,整台晚会几乎没有起伏。举一个例子,央视播出的电视连续剧《雍正王朝》以及各地方台争相播出的《还珠格格》,是节前全国电视观众的收视大热点。春节剧组如能为“康熙”、“雍正”、“小燕子”、“紫薇”等人设计一个节目,让他们与全国观众见面,当是晚会的一个“神来之笔”。

春节晚会在走过的17年中,其自身的发展也呈现出求新、求精、求变的特征。但不可否认的是,春节晚会在求新求变中,一味追求大场面,反倒走入了误区。多年来一直从事电视艺术研究的北京著名学者张凤铸认为,春节晚会办得落后于广大观众的要求,主要是因为晚会形式老化、格局模式化。老演员名不符实,停滞不前。编创队伍缺乏更新,在小圈圈里打转转以及策划人形成了思维定势,这是春节晚会难以超越的要害所在。

 (《中国妇女报》99.2.26梁平文)

男人们怎么啦?

今年的春节晚会上,男人大多潦倒和无能。这不禁令人长叹:如今的男人都怎么啦?

在《老将出马》小品中,“女里女气”的巩汉林一副孙子形象。在冯巩和牛群的《瞧这俩爹》中,则更是活灵活现地把男人当爹的无能给拉出来示众。《爱父如爱子》中,连小女儿都说她姐姐常把老爹“当孙子训”。最赤裸裸“攻击”男人的要算是《球迷》,光是老公(郭达饰)一上场那副被老婆(蔡明饰)打的熊样就让人笑不起来。看罢4个钟头的节目,唯一勉强算得上挺起腰杆做男人的只有《打气儿》中的黄宏,他那慷慨激扬的大嗓门摆明了是想教育人,讲的大道理一套套的。可惜他也是现实生活中的失意男人,离成功人士远着哪!

 (《服务导报》99.2.25小帅文)

主持人无“彩”可出

在今年春节晚会上,人们看到的仍是再熟悉不过的赵忠祥、倪萍、朱军、周涛在主持。毫无疑问,赵忠祥、倪萍等4位主持人是央视最优秀的“金牌”主持,有他们“压台”主持,保险系数大。然而,对观众来说,在“压台”与“出彩”之间,他们更需要的是见“彩”。恕我直言,无论是赵忠祥还是倪萍,他们今天的风度、声音、笑容,在越发显得成熟的同时,也失去了当初走上春节晚会的朝气与灵秀。今天的赵忠祥与1986年首次主持春节晚会的赵忠祥已不能同日而语了,已初为人母的倪萍,也不可能恢复到9年前的状态,既然如此,一再声称春节晚会重在联欢的剧组,为什么就不能选用新人呢?过去春节晚会敢于选用当红影星、新闻播音员等知名人士当主持,效果特好,他们表现活泼,说笑自然,即便是说漏了嘴,观众也只是善意地发笑,娱乐嘛。不敢说用赵忠祥、倪萍就是失误就是错误,但他们一上台就特庄重,甚至僵硬,演员、观众的情绪无形中会受到影响,这已是不争的事实了。

 (《钱江晚报》99.2.23闻讯文)

农民为啥总是这模样

12亿中国人有9亿在农村,台上的演出呢,自然少不了农村题材,可我看不懂的是,忆苦思甜为啥总挑除夕夜大伙儿都想乐一乐的时候。瞧瞧,赵本山、严顺开、宋丹丹、黄宏等等,每年穿得破破烂烂,一口走调的普通话,扭扭捏捏,去年咱钉鞋,今年俺打气,不是演迎洋人进村,将HELLO换成了点头YES摇头NO,就是演农民进城,活脱脱一个刘姥姥进大观园的迷糊劲。岁岁如此,年年如此,让人觉得,仿佛一出门,就会看到满大街的中山装、旧棉袄和的确良。为什么农民就是一副没见过世面的模样呢,小品为什么就不能来点新意呢?

手机光明网

光明网版权所有

光明日报社概况 | 关于光明网 | 报网动态 | 联系我们 | 法律声明 | 光明网邮箱 | 网站地图

光明网版权所有